Location
咨询电话

400 6890 958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清单

2024-03-12 08:26:55

浏览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按照税收征管规定缴纳各类税款,在此过程中因为财务人员一些有意或无意的举动,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随之上涨,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

伴随着税务管理系统的完善,税收监管和稽查力度的加强,对企业的涉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部在做好税收规划和纳税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自查,罗列自查清单,逐项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及时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自查清单第一项:企业所得税涉及的风险

企业所得税缴纳过程中,需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及确定企业所对应的税率,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其中可能存在风险的事项。

账外收入未如实记录

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会将部分收入隐匿起来,不体现在会计核算数据中,导致形成“两套账”。

企业中是否存在以个人名义开立并用于收款的银行账户?账户中的流水金额是否如实进行记录和核算?企业是否存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账户用于收款?这些账户的流水是否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体现?如上述账户都未在会计核算中体现,账户是由谁来控制?账户资金的收支由谁来管理?怎样进行对账?未如实记录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部分未入账收入对其他关键财务指标的影响有多少?是否会导致收入费用比、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出现过度扭曲?

如果未入账收入金额较大、占总收入比重较高,那么势必会导致关键财务指标的偏离,大幅度提升税务风险;同时未入账的收款账户失去财务部门的监管,也可能引发其他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成本费用支出的扣除凭证不合规

成本费用想要在税前列支,需要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条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出现扣除凭证不合规的情况,意味着所对应的成本费用可能无法在税前列支,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导致扣除凭证不合规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不能在结算前获取相关证据、完全不能获取证据、缺少部分证据三类,可以按照类别的不同分别寻找解决办法。

不能在结算前获取相关证据,可以视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会计暂估入账处理。例如12月中旬订购的商品,在12月底到货入库,但发票并没有随着商品一同送到,而是需要等1月初才能邮寄过来。由于商品已经入库,并且也有部分已经销售出去,这时就需要对入库商品的成本进行暂估,等1月初收到发票时再进行调整。但对于暂估处理需要谨慎,不能为了调整利润而乱用这种方式虚增成本。

完全不能获取证据,意味着业务活动中没有发票、没有实物,也没有其他合同、协议、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进行证明,只依靠支出的银行记录无法证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入账缺乏依据。如果是缺少部分证据,最常见的是没有发票,需要根据业务情况来判断其合理性。对于业务真实的小额零星支出,依据税法相关规定判断能否税前列支,大额支出则需要考虑企业的业务链条中存在的缺陷,寻找调整办法从源头解决问题。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影响

差错更正、特殊会计处理、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导致某些认定上的差异等原因,都可能会对期初利润金额进行调整,虽然不会影响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但却可能影响以前年度的可弥补亏损金额,或影响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金额,导致本年度需要补缴相应税款。

由于情况比较特殊,如调整金额较大或涉及复杂会计处理,建议向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咨询机构等专业机构寻求帮助,避免由此引发更大的税务问题。

财产损失的认定

坏账、存货跌价、固定资产报废、无形资产减值、金融资产信用损失等,都属于资产损失。但会计核算上和税务上的认定有所区别,税务上需要具备明确的证据表明财产损失不可逆转,例如对方企业破产清算后仍无法收回的坏账、因重大灾害报废并且经过损失认定的设备等,才能在税法上确认财产损失。

税前列支上限

部分会计科目中并非所有当年发生的金额都能在税前列支,税法上设定有税前扣除上限。例如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上限分别为工资薪资的14%、8%、2%;广告宣传费按照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区分,可能出现无法扣除,或者扣除上限按照30%或15%;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不能超过收入的0.5%等,相关规定比较琐碎,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在计算所得税和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多加注意,另一方面也需要由此考虑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例如企业发生某些业务,无法获取发票,所以相关部门收集了很多招待费发票顶替进行报销。虽然确实有发票入账了,但大量增加的业务招待费会导致超出扣除上限,增加相关税务风险。

关联交易的处理

关联交易是否依据真实业务?关联企业之间的转移定价怎样制定?是否合理?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是否计算借款利息?利率设定参照怎样的标准?关联交易在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中的占比如何?对于关联交易的调整是否会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交易如果没有依托于实际业务,那么就会沦为企业调整利润的工具。忽视市场价格及转移定价的合理性,利用价格调整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留存,将大量利润留存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中,从而降低整体税赋水平,这种行为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可能很常见,但并非合理合法。

能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中小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部分特殊经营业务的认定等,符合相关的条件或申请资质认定,就可以享受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一般是给予企业所得税税率上的优惠。

但需要关注企业是否真的符合税收优惠条件?是否提交虚假资料进行资质申请或认定?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是多久?相关备查资料是否完整?研发费是否符合税法上的定义?特殊经营业务的认定是否通过每年年检?如果企业通过修改财务数据等手段来获取税收优惠,那么在税务风险增加的同时也带来法律风险。

自查清单第二项:增值税涉及的风险

企业应缴纳增值税的计算需要企业统计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由企业开具的发票决定,进行税额由企业收到的可抵扣的发票决定,这两部分需要关注的风险是不同的。

虚开发票

怎样认定是否虚开发票?首先虚开发票的“虚开”是指开票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企业之间无实际业务但却开具发票,企业之间有实际业务但开票项目、数量、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企业之间有实际业务但却找第三方代开发票,这三种都可以认定为“虚开”。另外虚开发票中涉及的几个关系人,即开票人、收票人、介绍人,均需要为虚开发票承担责任。

财务人员在记账时,需要审核收入、成本发票所对应的合同、结算单、验收单、出入库单等附件,确定具备足够的证据为业务的真实性进行证明;同时避免企业中出现买票入账、收取税点为他人开票等情况,降低税务风险;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也能够发现企业收入、成本、利润中的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以及管理层沟通,评估企业风险并寻找解决方案。

无票收入

企业中存在一些业务面对的是个人客户,可能其中有部分客户不需要企业开具发票,或者一些企业客户,将款项汇入老板的个人账户中,形成账外收入,对于这些收入,企业就不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首先账外收入的存在是允许的,需要从根本上杜绝“两套账”的存在。其次对于无票收入,同样需要进行纳税申报。

无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何?是否存在企业客户也不要发票的情况?这种情况按照合同约定是否存在其他法律风险?是否存在大量当月不要发票,后续月份又申请开票的客户?无票收入的金额怎样进行对账?这些问题都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此部分收入金额的真实准确。

进项税额抵扣

计算增值税纳税金额时,是否抵扣了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发票的真实性是否经过验证?对方企业是否存在税务风险?发票是否来源于真实业务?发票项目是否与实际支出相符?发票日期是否与业务发生事件相符?

如果发票内容与实际不符,就涉嫌虚开发票;如果开票企业存在税务问题,那么企业收到发票抵扣也会连带产生影响,引发税务关注。

自查清单第三项:个人所得税涉及的风险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想办法将员工的工资薪金拆解,降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和社保公积金的缴纳基数,从而降低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负担。

让员工提供发票报销冲抵工资,这样会导致费用虚增,扭曲相关费用指标,导致企业部分费用科目数据出现不合理,例如员工报销大量使用交通费、招待费发票,令这两项费用的金额远远超出合理经营的范围,企业的员工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在外奔走,也不可能每天都请客户吃饭,异常数据很容易被税务机关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戳穿。

也可能使用私人账户发放薪资,或者使用现金发放,随着银行对于流动资金和个人账户监管的加强,这种手段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还有企业会将工资薪金拆分,一部分按照工资列支,以此为基数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社保公积金,另一部分将款项支付给第三方平台,由平台向员工发放,企业支付平台手续费但能够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降低企业成本。但这种将员工工资收入转为劳务收入或经营所得的方法,无疑是违反税务相关规定的,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埋下隐患。

自查清单第四项:其他税费涉及的风险

企业经营中还会涉及到车船税、印花税、房产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税费,这部分税费主要的风险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容易被遗漏,部分税费是年度缴纳且金额较小,很容易被财务人员遗忘;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税费缴纳时间,财务人员由于工作忙碌,也可能错过缴费时间,导致出现滞纳金等额外支出。

财务人员都不希望承担企业的税务风险,但在中小企业中税务风险又真实存在。总结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不得不做,在中小企业中,财务部看似重要但却缺少话语权,无法改变老板的决定,出于维持工作的考虑,只能按照老板的想法照做;无心之失,财务人员由于专业水平的欠缺,无法认识到税务风险,也不认为自己的操作有问题;明知故犯,财务人员清楚其中的税务风险,但出于个人目的或个人利益而选择铤而走险;人云亦云,财务人员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很多公司都这样处理了,也就跟着这样操作。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当税风险真的发生导致出现严重后果时,财务人员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可能是行政责任,也可能会发展为刑事责任。所以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学习和提升,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树立风险意识,促进与各部门及管理层的沟通,尽量通过事先筹划来降低税务风险。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