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引入财务BP(Business Partnering)模式成为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举措。然而,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在财务BP的培养上是自行摸索还是寻求外部帮助?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团队的现有能力和市场环境。以我之前服务过的企业,可以说95%的企业选择自我摸索,但是没有意识到其背后可能掩盖的更深层次挑战。
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自我摸索会成为主流选择。自我摸索背后是企业内部已有必要的能量和资源去适应财务BP的转型。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企业文化的连续性,节省转型成本,并可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潜力。
例如我之前服务的国内知名制造业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就采纳了这种策略。公司内部选择了一支具有潜质的财务人员,还有来自于业务一线的业务人员,通过培训和实践,逐渐将其塑造成为财务BP的骨干。这种做法虽然节省了资金,但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团队可能缺乏财务BP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摸索过长时间,效率低下。而且,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可能加剧员工的工作负担,影响团队士气。
同样,在化工行业有一家企业,在未引进外部经验的情况下,尝试培养内部财务BP能力。结果,转型进展缓慢,很多针对业务的高价值财务建议无法及时产出,错失了一系列提效减成本的机会。
相反,借助外部力量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财务BP能力。外部专业咨询公司或猎头引进的具有丰富财务BP经验的高手,能为企业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比如一家电商公司,规模5个亿,选择了与专业咨询团队合作,借此打造适合自己的财务BP体系。通过这种合作,公司在短时间内定义了财务BP的职责框架,制定了实施路线图,以及通过外部专家的指导和内部员工的学习培训,使得团队快速成型,财务工作与业务整合得更加紧密,支持决策的能力大大加强。不得不说,这种做法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在提速转型、增强团队专业能力方面却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引入外部力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文化融合难、成本高昂、依赖性增强等。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企业在专家撤离后,重新陷入“无法自身支撑”的境地。
此外,结合两者的优势,有些企业选择了内部培养和外部辅助结合的方式。某上市互联网公司在建立BP的过程中,通过选派内部人员参加外部的财务BP培训课程,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顾问为转型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出谋划策。这样一个“内外结合”的模式,不仅保留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又确保财务职能转变能高效进行。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摸索与借助外部力量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都不是万金油。决策时,必须基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实际需求做出综合权衡。在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应认真分析自己的资源、业务模式、文化和长远目标。无论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引进,或是二者结合的方式,都需要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内部需求。
构建一个高效能的财务BP团队,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和发展节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企业在追求财务和业务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也需要耐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