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财务人除了每个月必须要出具财务报表外,财务成本分析也是财务人员每月例行功课。财务人员想要写一份有灵魂的财务成本分析报告,以下五个误区需要提前规避:
1、基础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
基础数据准确性是财务成本分析的基础,只有真实有效的数据,才能真实反映生产成本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才有意义。
财务人员应从生产领料、退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成品、半成品等生产业务全过程、全流程审查业务的合规性、基础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错误的分摊方式及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导致产品的成本被高估或低估,财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无法反映其真实成本,直接导致产品定价错误,影响车间绩效考核、甚至企业投资决策。
财务人员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定期更新成本核算操作手册。不断提高财务成本核算人员及车间统计人员专业素养。
3、关键成本指标数据未进行动态跟踪
关键成本指标缺乏动态跟踪导致财务成本分析抓不住重点,不能及时发现成本异常,误导决策。
成本动态跟踪至少三年以上,便于财务人员成本分析时能发现成本的异常波动。迅速定位问题所在,找到成本分析的核心点。
4、缺少标杆数据
数据缺少标杆对比只能叫统计,简单的数据统计对于管理决策意义不大。
数据的价值源于对比,只有找准标杆,我们才能够清晰的了解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才能不断督导内部持续改善。
5、脱离业务
成本分析如果脱离实际业务,只是基于成本报表所列示的财务数据进行孤立的解读,那么这样的分析会注定就是财务人员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这样的分析会让财务人员陷入数字和报表的迷宫,忽略了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财务成本分析应立足于业务,用业务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呈现,简单直接揭示其潜在的问题和机会,更好地服务于业务。
以上财务成本分析的误区就像是隐藏在财务人员职业道路上的陷阱,稍有不慎会误导管理决策,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