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本质是准确定位企业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业务原因,提出改善性建议,促进经营问题解决。
01
正确的财务分析姿势
探讨财务分析前,先理解三个概念:财务信息、经营成果、业务实质。财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与经营成果,表现为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经营成果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企业经济活动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包括购建厂房及设备、对外投资收购与兼并等,筹资活动包括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等,经营活动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及其他辅助性活动。所谓经济活动取得的成果,需与具体业务场景相结合,如销售活动的成果可以是新客户开发数量、销售订单额、销售发货额、销售回款额等;研发活动可以是产品开发数量、专利数量等,采购活动的成果可以是供应商开发数量、采购订单额、采购到货额、采购价格增长变化等。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可以通过某一或几个经营指标衡量,而经营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基础。业务实质能够解释经营成果,体现为商业模式设计、业务经营策略、外部业务环境变化等,收入指标增长较快,直接反映为销售订单增长较快,订单增长较快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采取了激进的销售政策,激进的销售政策就是业务实质。概括上述三者之间关系:财务信息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从商业环境、公司战略到经营活动,再到财务数字结果顺向的过程,而财务分析过程是一个从财务数字信息结果反过来透视分析经营活动情况、公司战略和商业环境的逆向的过程。财务分析有点类似福尔摩斯探案,不断的逆时还原。
02
深度财务分析三大步骤
第一步,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指标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包括收入、毛利率、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发现差距或异常,即定位问题。第二步,经营分析定位问题后,要追溯异常或差距背后的经营问题,包括业务、客户、渠道、产品、价格、成本、供应链周转、回款等经营问题,经营分析回答财务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经营成果造成如今的财务问题。第三步,业务实质在追溯到经营结果后,需要再深挖经营结果背后的业务实质,只有深度透视业务实质后,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经营与管理建议。分享一个本人曾学习过的案例,有一家快消品生产制造企业,2023年为确保销售收入目标达成,需要投放一定的销售费用促进销售,财务部门每月会跟踪统计分析费效比指标,监控是否存在异常。针对销售费效比,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呢?第一步,财务分析财务人员每月跟踪统计分析费效比指标,统计分析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数据发现,费效比指标每月前20天基本保持在15%左右,但每月最后10天费效比却为30%。有没有问题或异常呢?如果不多想一步,一般的财务分析可能就过去了。进一步统计财务数据,该企业一个月差不多销售额2000万,每月最后10天1000万,但多花15%的销售费用,即150万,换算成一年则多花1800万。一年销售额大概2.4亿,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为8%,则年净利润1920万。通过对比发现,每月最后10天所产生的额外的销售费用,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净利润。这种问题大不大呢?很明显,问题不容忽视!财务数据异常背后一定存在经营问题。第二步,经营分析销售收入一般销售订单及发货有关,统计每月销售订单数据分布,发现每月末下达订单数量较多,将近有一半销售订单在月末集中下单。而且,因为月末集中下单,这也造成生产线、物流仓储压力陡增,进而影响到当月收入确认及时性等等。查阅销售订单,月末销售订单都附带优惠条件,要么给予价格折扣、要么提供额外赠品、要么给予客户返利等,均属于激励客户下单的手段,反映在财务账上变成销售费用增加了。因此,月末集中下达订单成为问题的焦点!接下来,进一步探寻原因,进入业务实质!第三步,业务实质业务实质就是要分析为何订单集中在月末下达?是销售人员故意而为之,与客户窜谋挪用销售费用?还是客户喜欢在月末下达订单呢?第一种属于窜通舞弊行为,在此假设不考虑,但实际这种现象是确实存在的。此时,财务人员需要与销售部门沟通。销售部门人员反馈因为当月业绩很可能完不成,为让客户下达订单,而给予销售费用激励。其实,客户是故意在月末下达订单,故意诱使销售人员促销!所以,如何降低客户在月末下单频率,将月末集中下达订单平滑到每月初或月中,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由于公司高层看到了财务问题的严重性,也通过经营分析找到了业务实质,高层下达指令要处理此项问题,在财务和销售部门共同努力下,平滑了销售订单过于集中月末的现象,因此,销售费效比相较以往有所改善。
03
总结
一篇有深度、有灵魂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定位问题、量化问题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发现指标偏差,并通过图表、金额比例等量化问题,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步其实并不难,90%的财务人员或懂财务的人都能做到!原因分析,找到业务实质在量化问题后,进一步从财务指标分析追溯到业务端,进行经营数据统计分析,找到经营问题,深挖经营问题背后的业务实质,即深层次原因,此处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包括商业模式选择、业务策略、业务内控流程缺陷、绩效考核等问题。这一步就有点难度了,预计50%不到的财务人员或懂财务的人能做到,因为需要懂业务!管理建议,促进行动在完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后,别忘了,在报告中要提出改善建议和行动计划,并可适当模拟采取改善行动可能取得的预期效益,以获取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这一步最能体现财务分析的价值了,预计不到30%的财务人员或懂财务的人能做到!
资料来源:小江管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