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公共成本费用为何要分摊,如何分摊?

2024-10-11 08:26:50

浏览量

企业组织将不同业务部门或主体作为经营利润中心考核时,会涉及企业总部管理费用分摊问题,包括:

1、为什么要分摊企业的公共成本费用?

2、如何对总部公共成本费用进行分摊?如何确保对公共成本分摊费用相对公平与合理?

为什么要分摊企业公共成本费用?

1)提醒各经营责任中心的管理者,经营主体产生的收益贡献要覆盖总部的所有成本,没有总部(老子),哪里有各经营主体呢(儿子)?儿子毕竟要养承担养老责任嘛。

2)让经营责任中心管理者认识到使用公司资源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没有问题,也很好理解。

3)使责任中心管理者既要愿意使用企业的公共资源,又要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还要避免造成经营主体(子公司)不愿意使用公共资源。这点并不容易做到,主要是公共资源往往并不好,要么比外面贵,要么提供的服务效果不满足需求。

4)使责任中心管理者可以督促公共资源采购部门更合理地采购资源,以起到相互内部监督和控制作用,比如办公楼租金,租金太贵,大家可能不愿意用。

如何分摊公共成本费用?

首先考虑选择独立还是增量原则?

其次考虑分摊时采用什么样的成本动因?

最后是采用预算成本动因还是实际成本动因?

选择独立还是增量?

这点比较抽象,不太好直观理解。

分摊主体相互之间若属于相对平等关系,则用独立方式分摊。分摊主体相互之间若存在主次关系,则用增量方式分摊。

比如,集团公司品牌宣传费用要分摊至下属三家子公司,三家子公司从事不同产品,相互独立,关系平等,没有主次关系,此时可以按照三家子公司年度增加销售收入平摊,比如A公司销售收入增加1000万,B公司500万,C公司500万,公共费用50万。则A公司分摊25万,B公司和C公司分别分摊12.5万。

再比如企业内部有两个部门A和B要分摊租金,A部门有10人,B部门有2人,A部门承担租金2000元,但由于增加B部门2人,面积扩大,导致租金可能要多出600元,一共2600元。那如何分摊呢?

假设AB部门间存在主次关系,A部门顺带下B部门,用增量方式分摊,则多出来的租金600元,由B部门独自承担。

但如果用独立方式分摊,则可按照人头均摊,A部门分摊2166元,B部门分摊433元。

至于企业组织选择独立还是增量方式,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费用与实际情况做好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需要事先说好,而不是到年底算账时再争吵。

如何选择分摊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首先看因果关系,再看受益关系。

因果关系要分析成本动因或驱动因素是什么?

比如办公室租金分摊,可按照人头或面积分摊,因为理论上人头越多,则占用的办公室面积越多。

受益关系,简单说,谁得到好处,谁就要分摊;谁得到好处越多,谁就要分摊越多。比如前文提到的市场品牌费用,不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均增加,可按照增加部分收入水平相应分摊,增加的收入越多,分摊也越多。

若公共费用既找不到因果关系,也找不到受益关系,就选择平均分摊方法,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实际分摊时用预算动因还是实际动因?

这点恐怕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

因为按照成本费用发生习性,成本费用包括固定成本费用和变动成本费用两类。

固定性成本费用采用预算成本动因分摊较合适,即事先说好,否则年底决定如何分摊,定会扯皮,分摊主体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方式。

如集团性企业下属多业务部门,以人员数量作为分摊标准,是选择预算人员数量,还是实际人员数量呢?

如果选择实际人员数量分摊,到年底,人员数量多的部门则不愿意,会认为用实际采纳面积分摊,因为人员数量多的部门,可能使用面积不一定正比例增加。人员数量少的部门,则愿意按照人头分摊,比较难调和,还容易伤和气!

但若选择人员预算数量,以年初确定的人员预算数量标准分摊,不管年底人员如何变化,分摊标准都不会变化,因为是事先大家都说好了的,预算也是大家事先自己上报确认的。

变动成本用实际成本动因分摊,即实际用多少,则分摊多少,比如水电气费用,各部门按照实际水电气使用量分摊,没有人认为不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