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决定企业的生死。尽管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都不错,但在最后一公里就出现问题,产品交到客户手上的速度就变慢了。
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供应链管理可以总结为三个流、两条主线、一个突破口,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订货交付时间(lead time),这是客户能够感受到的。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最后一公里恰恰是末梢,但从客户角度看,产品交付的感受最为直接。
B to B的交付体验非常重要。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新安博士说,震坤行每天都会开晨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讨论最近发生的客户体验问题,寻找问题根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其中最后一公里也是关注的重点。
而对于维修与作业耗材(MRO)类产品的最后一公里交付,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就是与MRO类产品相关的4个角色,决策者、采购者、使用者和收货者,很多情况是不一样的。
马新安亲眼见过一个客户下单597包手套,而一包手套其实是600副一套,实际上这个客户只需要597副手套。其实我们可以按照客户的订单送过去,但这样就辛苦采购和客户端的收货人。
另外,从送货的角度,最后一公里更考验交付服务水平。他列举一些送货的难点和痛点,比如有些客户地处偏远位置;有些客户对安全要求特别高,要求进厂,没有相关手续不能进,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卸货都无法完成;还有一些收货人要求空车离开等。
由于MRO类的服务属性特别强,采购要想让整个公司满意,在做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包括价格、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不能只从价格是否最优的角度出发,还得考虑未来交付时,客户是否能够获得更好的交付服务,这对客户而言非常重要,也是最后一公里交付的难点。
很多采购特别在乎价格,因为价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实际上,过分要求低价不仅供应商有一定难度,企业的服务水平还会下降,因此要综合考虑。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能够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就可以了,但如果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是门到门,还要门到桌。
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交付体验
上述讲到的是一般性的送货,震坤行作为一家具有数字化基因的企业,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交付体验的?
另外,像京东为了改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建物流,那么震坤行是自建物流还是外包物流?
对震坤行而言,他们采用的策略是针对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范围,希望能够加大自营配送的比例,更多采用自营的方式。
比如,建立60多个服务中心,目的就是靠近需求比较密集的城市或者工业区,为客户提供就近交付的增值服务。
另外,震坤行还有一个角色叫交付经理,他们会扎根在客户所在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交付体验。不仅统一做到门到门,门到桌,甚至还会帮客户解决内部的相关问题。
在此当中,数字化手段起到很大作用。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交付经理被派到哪里?他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有一批货要送到客户手中?
此时,类似于交付小助手的手机端工具就可以发挥作用,它能为现场的交付人员提供数字化的助力。
交付小助手可以提前预知未来一段时间,谁在何地会有何种产品送过来,交付经理就可以提前上门做些安排,比如准备相关的卸货工具,提前打印一些单据等。
但毕竟只是助力,现场交付大部分还得靠人,每个人还是要以良好的服务意识去做这些事,交付小助手能够起到提前预知的作用,同时也能简化一部分操作。 马新安说。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学员将同时获得商业数据分析证书,该证书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制,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签章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