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抱怨:自己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没有见过完整的数据分析体系是啥样?
实际上早在10年前, 很多大型银行就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只是因为行业特殊性,导致外人知道的不多。
今天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建设的出发点
满足业务需求,是建设数据分析体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要求。
要注意的是,“业务需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作三个层级:
1. 战略级:能决定公司整体方向的高级管理层
2. 战术级:决定一个具体职能工作的管理层(销售、运营、产品、售后……)
3. 战斗级:没有决定权,只有执行权的一线部门(业务员/客服/审核员/仓管员……)
这三类人,需要的数据类型,数据时效性,数据应用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需要分别满足需求(如下图)。
二、服务于战略的数据分析
在整个体系中,经营分析是直接服务于战略级决策的。
在最高管理层做决策的时候,更聚焦于宏观的问题,比如整体目标达成,外部环境变化,内部举措效果。而不是陷在琐碎的业务细节里。
因此,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要:
1. 在经营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2. 监控目标达成进度,发现过程中的问题
3. 感知外部环境变化,预警潜在宏观问题
4. 量化评估各项业务活动对目标的作用
5. 考核各项业务活动效益,提出方向性指导
注意:对经营成果的核算是非常复杂和麻烦的。很多经营举措都是跨数周、数月,涉及众多部门和工作。有些基础研发、生产线更新、基建投资更是跨数年。
因此经营分析的频率一般不会很高,一般是以月为单位进行。在经营分析层面做出的决断,往往是方向性的,比如:
1. 坚持原定计划还是做调整?
2. 销售/运营/产品/营销……谁打主力,谁当辅助?
3. 追加投入还是更换方法?
这些决断直接影响到战术级设计。至于具体怎么设计,则要靠战术级的分析来支持。
三、服务于战术的数据分析
战术级的分析是具体到每个职能部门的。
比如:
• 销售部门:销售业绩分析、销售渠道、销售方法、业务员队伍分析
• 运营部门:活动方法分析、推广方式分析、平台运营分析
• 产品部门:产品使用情况分析,新版本功能,新版本分析
这些战术级分析的具体内容,常常五花八门,但是核心思路是一致的:
1. 策略制定:从众多的战术中,选择一个可以达成目标的
2. 监控进度:监控战术落地进度,发现问题,调整战术设计
3. 复盘效果:复盘是否达成目标,积累经验,解决问题
具体的细节太多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之前分享的运营、产品分析方法。
实际上,大部分做数据分析的同学,最常接触的是这一层的分析。最终输出物也是日常监控报表+专题分析报告。
四、服务于战斗的数据分析
严格地来说,战斗级需要的不是数据分析,而是数据。
一线工作那么忙,没人有空坐下来细细听报告,能看到数据,就已经足够行动了。比如:
• 一线销售:看到今日业绩目标,今日已完成业绩,待跟进客户名单
• 一线客服:看到待分配话务量,排队接听数量、投诉数量、投诉结果
• 一线仓管:看到在库商品数、在途商品数,预计达到商品数,预计出库商品数
有了数据,一线就已经能开展行动了。赶紧干活,把没处理完的任务搞完如果能在基础名单之上,增加一些辅助工具,就更好了。
比如给销售的,不光有个待跟进客户名单,再多给个预计自然消费(通过预测模型给的标签),就能帮销售聚焦到更该主动跟进的人身上。
比如再多给个:客户可参与活动/客户可转发海报,就让销售多了一个打动客户的工具。
这些工具要比啰里啰嗦分析报告管用得多(如下图)。
相当多公司在战斗级的数据分析,只停留在excel日报和ppt阶段,缺少工具设计和开发,导致了数据分析不落地,无法辅助一线等等问题。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学员将同时获得商业数据分析证书,该证书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制,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签章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