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投资并购中怎样做好财务分析?

2022-08-22 10:16:01

浏览量

image.png

一、需要系统性分析思维-有权重概念

系统性思维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就是,我们在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前,脑子里对这部分工作的价值权重很清楚,懂得如何进行细节权衡,一直保持对最终结果是否能有效支持的态度进行工作调整。

关于权重,我们首先要清楚整个财务分析在并购中的权重,大体不超过10%。然后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分析判断又仅是其在并购中的三大任务之一,而且财务分析的重点任务是还原真实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为的是能进行合理估值。并购中重要的事情太多,能够简化不重要的事情,才能给重要的事情留足时间。

关于细节权衡,是指关注最终结果,而不纠结于某一个过程细节。我们关注所有影响结果的细节,而非某一领域的细节。实践中我们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忘记初衷,把过程当成结果,同时忽略了许多可能影响结果的重要性事项。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环境是什么?我们的能力是什么?有多少是概率因素?多少是主观因素?我们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进行细节权衡时需要考虑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判断出某些历史数据在未来不可持续,不会影响企业的未来,那这些历史数据是否真实也就不重要了,我们也就无需再花时间去验证其数据的真实性了,也就自然会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研究分析。

二、需要理解业务-有商业常识

业务的理解包括对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格局、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商业常识来理解业务,再应用我们对业务的理解去进行财务分析。我们对业务理解得越深刻,财务报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就越弱。因为所有报表都会有特性,会有与共性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是商业模式的特性造成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各种非商业模式的企业特性也隐含在其中,企业也容易混淆,或者故意混淆这些特性。我们只有对业务足够的理解,才可能大体弄清楚这些特性。

但对业务的理解需要多年的积累与积淀,对于很多的并购投资新人,或者未在某一细分领域长期摸索的并购投资人而言,财务报表的分析将会是最有效的方法,能让人快速地大体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们读报表的目的不是了解行业特征,而是了解企业特征。在商业模式的特征下,我们必须把隐藏的特征发掘出来,理解企业的特性是我们的重要目的。而这些就需要我们对业务有基础性了解,能够区分哪些是宏观问题,哪些是微观问题。

三、需要专业知识-懂会计语言

没有任何一张报表能够放之四海而让任何人都能轻易地上手读懂,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例如用语言描述一个人的长相是很难传达清楚的,但使用模块化的方式,把细节拆分成一个个模块,然后用模块拼装,使用者就会得到一个大致的模样,并据此而判断,这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也就是说,仅凭报表,是无法真正判断出企业具体的、细化的模样。如果不进行模块化操作,就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大,而产生效率低下、信息过期等问题。

如果把企业经营视为一条时间轴,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获得每一个时点上的企业信息,但这种方式成本巨大,同时使用者能消化的却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考虑成本效率的最大公约数,在成本和效率上获得选择性的平衡。任何一个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都要考虑一致性和特殊性。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一致性。一般来说,企业个性越多,越能反映其价值,但是信息量也就越大,对使用者的专业要求也就越高。懂一点财务和完全不懂财务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当知识储备没有达到一个量级时,知识的不全面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会和有限的正面效应相互抵消。

四、需要研究案例-结合理论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财务,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案例研究。各种年报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研究资料。我们研究年报的时候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年报?我们的能力是什么?我们的局限有哪些?我们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阅读财务报表的方式,不是马上直接阅读财务报表,而是先要想想自己的初衷,然后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对此有帮助。

我们稍微系统思考下,网上搜索下,就会发现除了年报,还有审计报告、总经理报告、董事会报告、财务预算等相关资料。我们会发现很多总经理报告已经言简意赅地把年报做了分析,那么我们还是否要继续分析年报呢?

在我们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有没有大的宏观捷径,这个不需要花很长时间思考,因为大部分是没有的。但少部分是有的,我们需要花少量的时间来判断是否有捷径。事实上,我们快速地阅读了总经理报告之后,就会对公司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这家企业的收入、利润、业务、商业模式、战略等都有个简单的理解。有了这份摘要之后,我们看报表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即便没有这些资料,我们第一件事也是要先看报告的结构,尤其是几百页的报告,最差的方式就是直接闷头阅读。

事实上,我们对一个企业的理解,首先需要感性地认识。对于大部情况来说,我们最好的方式是先搞外围,理解了初步的内容之后,再去做具体的分析,这样做的效率比较高。比如对一家公司的点评,我们第一步做的应该是网上搜索一些这家公司的资料,一些券商的简单评述。虽然这些资料可能会带有作者来先入为主的观念,但只要我们内心坚定,能够判断出观点和事实后,带着问题去读,效果就会很好。

自己内心要有个框架,这个框架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修订,同时能够理解一些特性。也就是说在有标准的时候才有比较,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标准,是无法比较的。好坏的标准是建立在具备比较基础的要素上,而这块恰恰无法速成,我可以告诉大家方法,但所谓捷径无外乎是走在正确的路上而已,我们依然无法快速达到终点。

五、筛选可持续影响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因素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必然依赖于行业的成长、竞争格局的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成长过程中,企业承担着大量的风险,接受各种不确定性。任何一张报表我们都需要把它跟这些问题结合起来看。同时我们必须去尝试判断未来,无论我们的依据是多么单薄,因为对历史的了解再透彻,也无法创造价值。无论财务报表造假与否,都不能代表报表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我们所说的并购投资是投未来,未来不等于历史,但与历史有一定相关度,理解真正的历史,会增加我们对未来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理解报表不是客观历史,只是反映了部分历史,历史无法被全面还原,同时有些历史也没有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真实地找到那些可以持续的因素,然后去预测未来,而不是去修正历史报表再直接根据历史来模拟未来。我们没时间也没必要去修正历史报表,因为历史对我们的并购投资决策没有帮助。我们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并购投资策略上,在我们的未来判断上。

在筛选可持续影响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因素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判断我们的目的、能力、局限和运气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最好的方式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商业模式分析、企业家访谈等多种方式来发掘内在的重要驱动指标,要远远大于历史指标的计算。历史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意识到财务报表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所有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都是如此。如果要根据财务报表去判断企业未来,一定是要综合地判断,而不能单一地依赖,不能仅凭借财务报表妄下结论。

每个人都想要确定的结论,但确定的往往是不准确的,只有模糊的才是准确的。准确的价值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慰。我们研究任何一件事情,既要考虑技术上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的应用。在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不能撒谎,而针对别人的信息进行应用的时候,则不能死板。我们需要探讨的东西应当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而在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在实践中,这些东西在短期内可能并没有用处,但我们要坚信其长期的价值。

六、还原真实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会计人员在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时候,都遵循各种规矩,目的是让其产品标准化,使用者阅读方便。因此,要求编制者和使用者双方都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对整个会计准则都能达到一定的认知,有共同的语言,才可以做到有效沟通。

首先,你要保证自己的专业度,然后猜测对方错误的偏好,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工作有多难。同时我们发现的财务问题,一般都会有所谓的合理解释。有两种人会跟我们并购投资人做斗争,一种是会计报表的编制者,他们不断用技术性手段,心理手段打压我们,让我们怀疑自己;另一种是我们并购投资人的同僚,他们基于种种原因而十分坦诚地误导我们,需要我们小心地应对,我们应当要理解他们脆弱的技术分析与其拥有的地位之间的不匹配,任何技术性的揭穿,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任何财务分析在实践中都不是冷冰冰的应用,更多的是与人性之间的斗争。

并购投资在报表分析解读的过程中,衍生了大量的错误。我自己曾经认真研究过很多报表,经常发现虽然预测对了结果,但过程偏差得却很远。我也非常诚心地请教同行,问他们的并购判断依据是什么,他们会笑笑,觉得已经得到了结果,还追究过程干什么。少部分人会承认这是随机的结果,知道是自己蒙的。更多人则相信结果与其判断方法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并且不断地展开各种复制活动。这当然是一种高明的手段,利用自己的运气,充分地推进自己的目标。

对于报表分析这个复杂的系统而言,一样如此。并购团队读了几本财务书之后的分析结果,在短期看价值不大,跟没有做分析相比差异不大。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判断和研究,才能逐步地掌握诀窍。我们最大的成绩体现在能够看清大家都没看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旦点破大家就都能看到了。

投资者最大的本事是,大家觉得你说的话大体靠谱,虽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漏洞。能够坚定地判断几个明显的错误,其实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能够接受检验,并且能承担概率带来的风险。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企业的未来,那么我们每深入一个企业,做一次分析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每次做分析的时候我们都要尽力把自己的逻辑,分析原因列出来,然后要不断地用时间去检验自己的分析结果。不断剔出一些运气成分,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分析报表有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同时也有许多分析是错误的,如果有可靠的复盘机会,一定要努力把握住。成功只会使人骄傲,失败才能让人成长。

公众号:侯铁成谈投资并购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学员将同时获得商业数据分析证书,该证书是由人社监制,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签章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1615860819940870.jpg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