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价值体现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财务成果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但是,又有多少财务分析真的做到了“拿数据分析过程、拿过程指出问题、拿问题提出方案、拿方案督办进度”呢?
财总看过很多财务分析报告,大都运用格式化、模板化的表格,做出基础加工的数据,用一成不变的思路去开展分析。这样的分析报告没有灵魂、没有干货。
1 保持对指标异动的警惕性
相信大家的财务分析报告都会至少包括四大类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指标(毛利率、净利率等)、营运能力指标(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发展能力指标(营收增长率、权益保值增值率等)。
这些指标就如同体检指标一样,计算出来的实际指标值要跟往期相比、跟同业相比,也就是跟参考值相比,看看有无异常变动。
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的异常迹象,需要及时分析,引起警惕,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找出引起这些异常波动的主要因素,看是否属于正常的变动范围。
比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降低,如果这一现象在数月之内都处于下降趋势,则很有可能是公司营销人员在赊销过程中人为地放宽了赊销政策。赊销政策的放松会促进销售的增长,但会导致销售资金回笼变慢,进而影响资金的周转。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从销售部、信用风险部寻找答案了。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的异常征兆,每月、每季度、每年都要做财务分析,只有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动态的跟踪财务状况,才能及早发现、解决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2 猜想所有可能性再挖出实质
同一个数据异常,可能在每家企业的实质原因都不一样。
发现异常只是开端,而挖掘造成异常的原因才是重点。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点对点去提出解决方案。就如感冒发烧一样,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热感、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流感、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过敏,只有找到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举例而言,假如本期营收比上期营收大幅下降,这是从财务端发现的异常情况。
财务经理看到这个数据异常,要先猜想所有的可能性。比如说:研发设计的原因、定价变动的问题、产品质量的问题、信用政策的问题、广告宣传的问题、行业政策的问题,等等。
然后一个个去排查这些猜想的可能性,去找对应部门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直到找到真正的成因。
如果不能拿捏住根本性问题,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产生方向性误导。
3 别用财务数据解释财务数据
财务同学解释事情很容易跳不出来,陷入在财务的思路里边,用一个财务数据去解释另一个财务数据。
财务分析报告中,经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话语,“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下降了5%,主要因为销售收入下降了3%,制造费用增加了10%,销售费用增加了12%”。
虽然上述的解释没毛病,确实解释了销售净利率下滑的组成要素,但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所以,一定要结合业务变动情况去解释财务数据。
财总试着对上述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重新描述一下:“因冬季来临,产品进入淡季,推广受阻,甲产品的销售量下降了10%,导致毛利减少30万元,同时因厂房租赁期满,续租时租金上涨10万元/月,导致制造费用增加了10%,销售部门为抵消淡季带来的滞销影响,加大广告费用的推广力度,增加推广费30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2%”。
摒弃用财务数据解释财务数据的习惯,学会用业务背景去解释财务异常,分析报告才算接地气。
4 改善措施要定人定责督办
每一份财务分析报告都一定会指出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思路财务也要提。
但是财务提的解决思路是方向性的,我们不能越俎代庖去帮各个责任部门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因此,财务需要负责对后续解决办法的提出和解决结果的进展进行督办。
比方说,营收遇到淡季,下滑比较厉害,财务综合分析后,提出的方向性解决办法是:“措施:增加时令产品的推出,责任部门:研发设计部”。
财务需要跟进研发设计部的第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研发设计部提出具体的时间节点及方案措施:“本月底前完成新品的外观设计和模型建立,下月上半旬开展结构试验,下月底前完成开模及试产验收。”
接下来财务还需继续督办到第二阶段工作:计划节点完成情况。
安排专人跟进研发设计部是否按照计划的节点完成各项工作,是否存在工作滞后,是否存在新的情况变化,都要及时反馈。
上述跟进工作可以不一定是财务负责督办,也可以是项目管理组、总经办助理等岗位负责,但一定要有指定专人进行解决方案的跟进。
“任务清晰、责任到人、计划时间、专人督办”,是完成一个专项工作的实用手段。
5 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司和外部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契合实际需求。
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受众对象。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对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
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
其次,要结合公司和行业最新动态开展分析。
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和行业政策变化。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是:勿轻意下结论。
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
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尤其是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情况跟实际业务情况对应不上、财报结账时间滞后等原因,都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认知和结论。
资料来源:财总笔记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学员将同时获得商业数据分析证书,该证书是由人社监制,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签章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