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逆周期能力的企业不多,只有抓住时代主旋律,企业就能活下来。这样的企业没什么硬伤,即使有硬伤,但有补充资金的渠道,要么股东行、要么客户行、要么融资能力强。
市场订单减少,但刚性支出不变,这种失血状态,任何企业都无法长期持续,于是裁员减薪就成了企业的主流。
不少企业把财务人资行政这三大体系合并,大多数由财务总监负责,这样就减掉了人资与行政两个负责人,虽然财务总监和人资与行政总监是不同的职位,但财务总监能胜任人资与行政总监,反过来却不行。
财务总监日常做的是太综合了,人资的六大模块财务总监基本是心中有数,而且都是与预算、战略规划、风控等方面深度捆绑的,同时人资管理的精华绩效考核、薪资福利政策、招聘与培训政策等都要经过财务总监审批,所以财务总监对这些都不陌生。行政部那种日常服务与文字工作捎带脚就做好了。不少人误以为财务总监是沟通的弱者,实际上财务总监都是高情商。
财务日常除了与采购和销售关系密切外,还要与研发和IT保持更加紧密的关系,这会让财务从过去的概念中回到现实与未来,更重要的是能把想法通过代码固化。
企业经常在多重危机下奔走,如何优雅而体面的赚钱?财务要从成本中心进化成利润中心。财务部必须是利润中心,商业有一条极残酷的底层逻辑,就是性价比,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要做到最优,管理这些成本是财务部的使命,这里是管理不是替代,不是由财务做物料编码、BOM、工艺流程图等,而是指导或要求,这个要求是建立在赚钱的基础上的。财务赚钱,靠降本增效、靠资金管理、靠税收筹划、靠参与经营。
能不能跑赢市场,看前端的各种努力是否到位,是以动制动,还是以静制动,这决定了成本。以销定产的企业,产业链是滞后的,现在的生产订单都是1、2、3个月以前的。供应商的协同能力决定成败,准时生产模式,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其产品必须在指定时间点进厂,供应商的资金、产品、交付等都成了管理的要点。
很多财务人员对未来很惊恐,那么学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是建立在已经具备财务知识的背景上的。
财务部是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者,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现金流永远是第一要务,资金背后是投资、并购、经营、成本费用,供应商名录与欠款管理、纳税管理、新增基建与技改管理、人工费管理等,都有预算约束的问题。经营无法突破资源的限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做法是靠不住的。
每次危机都是企业最好的资产,这是重新洗牌的机会,将不好的资产剥离、将亏损业务砍掉、将荣冗余机构和人员淘汰,然后重组产品,于是实现了轻装前进。
财务不是闲散机构,每个会计都是以赚钱为己任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