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如何编制企业的中期预算?

2025-04-27 08:25:55

浏览量

实务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及预算管理之间出现脱节,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时,财务部门并不参与,导致未从企业战略角度协同制定相应的预算规划,或者发展规划方案制定有财务预算目标,但并不完整,基本以收入、利润等指标为主,缺少预算目标实现约束性资源性预算,如资金投入或缺口、资本支出、资产周转等目标;另一方面是企业做年度预算不对标所制定的XX五规划,仅仅是针对当期,受制于其他原因,仅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已。要解决发展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及预算不协同,需要企业配套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中期预算管理机制。

什么是中期预算?中期预算相对于年度预算而言,通常覆盖1年以上,与战略规划期间保持一致,如2-5年,根据战略目标、市场环境、资源能力等因素综合规划。在商业环境变化迅速条件下,发展战略规划不可能制定后保持一成不变,战略规划需要动态调整优化,中期预算也应同步滚动式变化。

为什么要编制中期预算?

1、明确战略目标落地的基本路径

中期预算可将三五年战略规划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中期财务目标,以及相应业务预算目标。

例如,企业制定了未来五年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战略目标,通过中期预算,可将此目标分解为未来两到三年内市场份额增长目标、产品创新目标等,并预测这些目标实现所需的战略举措和资源投入。

2、战略执行跟踪评估的有力工具

中期预算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定期跟踪和评估战略执行情况的工具,通过将实际业绩与中期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而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措施。

3、优化战略资源配置

中期预算协助企业全面系统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和资源需求,从而能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关键业务领域和重点项目。

如对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市场或产品,可适当增加投入;反之,则适当减少资源投入。

4、平衡企业短期与长期利益

中期预算,不仅关注企业短期财务目标,还考虑企业长期发展需求,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企业可以通过中期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在满足当前运营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研发创新、市场拓展、设备投资更新等长期发展项目而预留足够的资金,避免因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5、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编制中期预算,企业可提前规划资金筹集和使用,避免资金闲置或短缺。根据预算安排,合理确定资金的筹集规模和时间,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6、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在中期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未来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的生产经营与资金状况等内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及时识别和评估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根据所评估的风险,在中期预算制定过程中,企业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如针对市场需求下降风险,企业可以制定市场拓展计划、产品创新计划等;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长期合同、优化采购流程、寻找替代材料等。

如何编制企业的中期预算?

相比年度短期预算,中期预算不需要编制的过细,以制造类企业为例,战略导向的中期预算编制思路如下:

第一步:明确战略方向和目标

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规划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战略,如产能扩张、新产品线布局、市场拓展等,并确定中期财务目标,包括三年或五年后要实现的收入、利润等目标。

第二步:销售预测及各期目标确定

市场驱动:结合历史数据、客户订单、市场调研预测销量及平均价格水平。

产品维度:区分成熟产品、新产品、衰退期产品,制定差异化的收入增长策略。

情景模拟:设计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景,增强预算弹性和适用性。

第三步:成本习性分析与预测

产能匹配:根据销售预测计算生产需求,结合现有产能,评估是否需要新增设备或外包产能。

变动成本:原材料、直接人工、能耗、各项费用等随产量变化比例的可控变动成本预测。

固定成本:折旧、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关注规模效应下的分摊优化。

第四步:资本性支出规划

设备投资:根据新增产能规划,新生产线、自动化升级、安全环保设施投入。

研发投入:根据新市场新产品规划,所开展的有关新产品开发、技术专利购置等投入。

第五步:资金与现金流预测

收支预测:结合现金收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账期等,预测经营活动现金收支预算;

现金应急储备:预留一定额度的缓冲储备资金应对突发风险(如供应链中断)。

资金缺口预算:基于收支预测、现金应急目标储备,预测资金缺口。

融资计划:根据现金流缺口情况制定融资计划方案,并控制资产负债率在安全范围。

在以上思路基础上,差不多就可以编制出企业的中期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及现金流预算,中期预算方案不需要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