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即避免二者脱节,把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让财务端深入业务端,业务端要考虑财务端合规性要求,财务端要为业务端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持和赋能,通过信息共享、目标协同、分工协作、有效沟通等,为企业组织有效增长和风险管控发挥各自作用!
总体而言,业财融合做的不到位的企业,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可靠反映经营实际
如成本核算不能有效反映实际生产成本投入情况,研发费用不能真实反映研发活动情况,会计核算缺乏基本业务端单据及信息流转支撑,不仅财务核算结果扭曲,也无法发挥有效财会监督职能。
很多企业因在会计核算方面不重视、或意识不足,等到IPO时,却花费额外人力、物力、时间对财务账重新梳理,但靠一次理账往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财务不参与、不过问业务部门经营活动,容易被边缘化
如业务部门签单时,财务不参与合同条款把关,认为与财务无关,结果等合同履行时,发现合同条款存在税务合规瑕疵;财务事后提出问题时,很容易被业务部门怼,早干嘛去了。
再如,企业老板上马一个项目时,财务不参与可行性决策建议,如项目盈亏平衡点、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等,仅依靠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经验式决定。
3)财务部门经常忙于筹钱
业务部门不断承接订单,订单量起来了,收入也增长了,利润似乎也增长了,但老缺钱,拖欠供应商款项,业务部门逼财务部门筹钱。
由于经营现金流没有同步增长,财务部门变成公司压力最大部门,因为财务没有管控好现金流,拖累了业务,反而背锅。
4)财务疲于应付老板各种数据及报表
作为财务人员,经常被老板、管理层突然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数据,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业务或管理维度数据或报表。
碰到这种情况时,财务人员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加快收集数据、统计,但等到财务赶出来后,老板们的关注度却又过去了,或者说针对性仍达不到其要求。
老板也还纳闷着,为啥弄个我需要的数据及报表,这么难?
相反,财务部门搞出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及权益变动表,却不怎么被看!
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上述问题原因,业财融合是主要原因之一。
业财融合目标
业财融合目标最终是促进企业有效可持续增长。企业可持续有效增长,需要做到:首先是财税要合规化,其次是规模有增长,再次是利润有增长,最后是现金流有增长。
总结起来就是:实现有收入的订单,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
如何实现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实质是财务如何有效融入业务,并创造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的是一条价值循环逻辑:
从业务角度来说,销售拿到订单,生产运营组织执行订单,包括设计、材料采购、制造、物流交付、回收款项等环节,实现订单交付,进而实现价值创造与变现。
从财务角度来说,企业投入真金白银获取市场订单、购买原材料,使用设备加工材料,形成产品,通过产品发出交付,再到应收账款及回款,实现更多资金流入。简单来说,企业投入资金、占用资金及周转资金,得到更多资金流入,最终账面资金不断增加!
因此,财务要融合,关键要回归价值链:
1、要从价值链后端走到前端。
财务视角是最容易能够看到企业整体、或业务整体的价值状况,财务不能仅仅在业务后端对经营活动发生情况进行事后核算,提供核算信息,还需要来到价值链前端,深入了解价值链前端业务活动具体是怎么决策、具体如何干的,具体是如何与资产、负债、收入、利润及现金流产生联系的。
只有从财务视角看清了企业整体业务价值链活动过程,才能更好的在前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2、从组织、流程、专业三个维度融入
2.1 组织融入
财务要对市场、客户需求及产品生产模式等有基本理解,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要经常坐在一起、一起交流、讨论和互动,建立让财务与业务部门在一起的机制,包括观念与思维意识转变、组织职责协同、业务流程拉通、利益机制捆绑等,比如财务人员采取双重考核,业财财务不仅接受财务职能条线考核,还要接受业务条线考核。
总体而言,财务在商务洽谈上前置参与、流程控制上参与适当审核、风险管理上实施事后监督,协助业务部门控制业务风险、解决业务难题、配置业务资源。
2.2 流程融入
财务部门要参与内控流程设计,事前将财务职能有效嵌入业务流程相关环节或节点,明确流程不同环节的财务职能角色,包括决策支持、审核、评价分析与反馈等。
比如,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为例,流程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全生命周期管理六个阶段,财务部门要融入每个阶段,财务组织代表要在流程每个节点发表意见。
1)决策环节
从风险视角来看,经营决策环节面临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业务的客户来源、客户的需求、面临的竞争以及政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经营的不确定性随着业务价值链前端(决策环节)从前往后不断转移时,不确定性程度相对越来越低,风险也相对越来越低。
财务如何帮助业务组织管控好经营决策环节的不确定性,降低经营决策风险是凸显财务组织价值的重点,关键是要做好财务决策角色。
财务决策,从财务视角,一方面基于财务效益指标测算或估算(利润维度),对企业所投入的业务项目提供关键决策意见,包括要投入多少资源,投入资源后带来的效益会怎么样,是否存在不及预期情况,以及在不及预期情况如何应对等。另一方面是基于资金资源配置相对较优视角,以资金使用效益高(如资金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高(资金周转),且资金风险较低为基本维度。
比如,企业打算投资一个项目,除产业、市场及业务层面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外,还从财务视角对项目是否可投资给出相应的评价,例如引入项目净现值(NPV)、内部回报率(IRR)、折现回收期等方法,具体评估时对相关假设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为业务决策和投资决策起到支持作用。
再如,企业已投一个项目,项目运行下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对于如何处置该项目犹豫不决。若采用净现值法,测算项目处置、项目继续砸钱投资、项目现状维持三种状态下项目未来若干年的净现值大小,最终谁的净现值大,损失最小,便以哪种方式执行。
又如业务人员签单时要从利润、现金流、风险控制等视角进行评估,即订单是否有合理利润,是否有正的现金流,是否风险可控等。
2)核算环节
通过会计核算职能,对业务决策执行情况以会计语言进行记录,并同时进行监控和纠偏,所以会计核算不是简单的做账而已,还具有监督职能。而要确保会计核算规范与信息真实,会计需从过去被动状态,变为主动对业务部门提出规范性要求。除会计核算系统本身规范或合规外,还需要业务端保持职责权限清晰、流程规范、信息传递可靠等。譬如,费用报销,报销发票需真实与合规,而会计对费用报销进行会计核算时,先对报销发票合规性进行审核,若发票不合规,可拒绝报销和账务处理。再如,会计归集产品生产材料成本时,需获取实际领用材料、多余领料,或多余物料退库信息。会计在归集过程中,一方面会计要参与生产领料内控流程设计,规范原材料领用、退库等基本规范操作要求;另一方面参与库存盘点,及时监督发现原材料领料或退库环节操作是否存在不规范,避免因账实不相符而导致错报风险。
3)监控预警环节
财务要发挥业务的风险监控与预警作用,关键是建立适合业务场景需要的预警指标和管理报表,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
比如,资金管理领域,对现有资金储备水平是否够安全,可设置资金安全预警指标对资金压力及敞口风险进行监控;在库存管理领域,设置安全库存水位指标对库存合理性进行监控;在销售回款方面,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逾期天数等指标进行客户信用预警监控;再如对企业现金流循环周转方面,通过现金循环周期指标(现金循环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监控经营业绩整体情况,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出现下降,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财务通过这些指标监控、预警和反馈,支撑业务部门抓好回款、管好存货。
4)评价环节
通过财务分析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事后评价和反馈,对影响业务质量与效益的因素进行多层次深度分析,挖掘问题的关键点和深层次原因,为业务改进和经营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财务分析不能仅停留于财务指标层面,不深入到业务领域,导致对业务的指导性不够。
如何让财务分析变成对业务经营和管理具体指导性?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财务经营分析灵魂拷问:财务分析要分析到什么程度呢?
财务经营分析,要以暴露问题、暴露风险、暴露机会、根因差距、策略行动为目标。当然,还应建立财务经营分析会议机制,作为业财融合过程中有效抓手,促进相关实质性行动发生。
2.3 专业融入
懂业务,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应该是最难的!
财务人员不懂业务,财务融入可能会出现流于形式现象,因为如果财务人员在专业能力和对业务的了解上有所欠缺的话,即便流程环节上参与,也无法发挥作用。
懂业务,即要求搞清楚业务部门的活具体是怎么干的,包括:业务具体场景、业务目标、业务工作流程、业务工作流程各环节面临的潜在风险、业务所产生的成本结构及影响因素、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及影响因素等,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要懂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产品管理、绩效管理等等。
比如,研发项目立项时,制定预算,财务部门与技术研发部门会争吵预算多了还是少了,财务人员在参加多次产品研发项目过程相关会议后,财务人员慢慢了解了研发部门的工作内容、具体工作流程、流程的制约因素,以及研发部门如何把一个设计概念变成实际的产品。
当财务明白了研发业务内容后,也就搞清楚了为什么研发人员需要那么多预算,以及如何使用这些预算推动产品创新。
3、做好有机平衡
企业业务组织以扩张为导向,以抓机会为本能,而财务相反,以相对谨慎为特点,但不能把谨慎这一特点过于放大,财务可以适当时机做好“档位”减速控制,避免扩张过快造成的财务失控,如现金流无法支撑,但避免“踩刹车”控制,除非是发现违规红线问题。因此,财务不要以完全控制的心态去面对业务部门。
另外,业务部门目标是接单与创收,业务部门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机会来了,要把握住,所以业务部门喜欢强调业务效率,为了业务快速运行,中间各种审批控制都不要最好了。
企业当然要追求效率,更要追求效益,不仅要有收入,还需要有利润,更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否则危机生存。
所以,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协助业务部门追求效益,把控好风险;另一方面,财务组织也要提升财务组织内部的运行效率,做到对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反映和支持,进而提升业务前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