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025-05-07 08:28:03

浏览量

在内部控制实务中,经常会交叉业财融合相关内容,对于二者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很多人很难界定清楚,给实务工作者造成一定的困扰。

本篇文章,将围绕目标、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技术、流程等方面作个解析,供打开思路。1二者目标基本一致

内部控制目标包括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经营合规、以及运营效率与效果,同样也属于业财融合目标组成部分。

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

业财融合要求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实现一体化,财务信息要真实反映业务经营情况。内部控制则通过职责分离、账实核对、审计监督等手段,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财务信息质量是两者的共同目标,业财融合要从源头统一数据逻辑与口径,内部控制通过过程控制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可信,以实现业财融合在业财信息一体化方面的目标。

合规与风险可控

企业经营需要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企业因违规或失误遭受损失。业财融合需要在业务前端嵌入财税审核规则,如合同条款财税结算条款审核,避免因业务操作不当引发财税合规风险。内部控制则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监督机制,确保业务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政策。

提升经营效率与效果

从经营角度,业财融合通过将财务职能嵌入业务活动,协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如销售活动方面,销售订单承接评审环节合理定价建议、客户授信额度建议;再如在生产制造环节,通过生产成本核算发现生产成本耗费较多或瓶颈的工序环节;通过产品成本利润分析,发现赚钱和赚钱的产品,以支持产品结构调整决策。

从经营角度,内部控制通过规范业务流程,设置关键节点审核或决策机制,如上述财务视角审核意见,以减少冗余或低效环节、防范舞弊与浪费,以提升运营效率。

2业财融合为风险评估提供支持

业财融合通过将财务数据与业务经营活动深度结合,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量化分析、动态监控和决策支持。

首先,风险识别范围得到延展

业财融合机制能够打通业务与财务数据壁垒,通过疏通系统业务单据(如销售订单、采购订单)与财务凭证(如收入确认、成本核算),有效识别业务链中潜在风险。如分析销售合同收款条款(如账期过长)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的关系,识别现金流风险。

其次,助于更好量化风险

业财融合利用财务分析工具(如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点测算模型)能对业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划分风险水平。

如敏感性或盈亏平衡点分析,测算销量下降10%对利润的影响,评估业务扩张后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再如现金流预测模型,帮助企业模拟客户延迟付款对资金链冲击,识别流动性风险临界点和资金风险敞口水平。

最后,有助于风险指标动态跟踪

业财融合能够借助系统生成经营数据报表,借助各项指标,如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帮助企业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

如当某产品线毛利率突然下降时,系统可自动提示成本端或定价端存在失效的风险。再如通过销售收款数据对比,预测应收账款坏账率上升趋势,提前制定相应的催收策略。

3业财融合本身已融合多项内部控制手段

控制活动属于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记录、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绩效考核、财产保护、运营分析、应急预案等等。

其中,预算控制、绩效考核、运营分析、财产保护、会计记录等控制措施类型也属于业财融合机制的充分体现。

4业财融合促进信息有效沟通

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往往是企业经营不善、出现内部舞弊或组织内部其他矛盾的重要因素。

企业经常出现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很多时候是因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不畅,信息流转存在割裂,业务端和财务端间信息存在脱节。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也容易存在矛盾,主要在于双方站在各自立场考虑问题,未从企业组织整体层面考虑如何衔接,而业财融合机制的建立及运行,可以帮助企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上述问题。

5业财融合能够赋能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有运行的保障。

一方面,业财融合实现数据透明化,信息对称,为监督提供基础。

业财融合通过一体化系统(如ERP、共享平台)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核算的自动关联,所有业务动作均留有可追溯的数据痕迹,监督部门可通过数据链快速定位问题,如通过业财一体化系统发现销售订单的发货记录与物流数据存在不匹配情况,追溯后发现是销售业务人员伪造订单所致。

另一方面,业财融合能够实时监控,从事后审计检查转变为过程动态监督。

业财融合系统通过在业务流程中嵌入适时监督预警机制,设定监督阈值(如费用超预算10%、毛利率波动±10%),自动触发预警,避免问题积累到风险发生时才被发现。

如某客户订单量激增但回款率下降,及时提示信用风险;如某部门差旅费连续超支,及时提示审批漏洞或虚报风险。

业财融合机制建立及运行,借助财务组织力量对业务活动运营信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通过对业务执行过程的监控和预警等,避免业务部门自循环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决策失误与错弊风险。

6业财融合与内控均依赖数字化工具应用

业财融合机制落地离不开数字化工具,包括ERP、BI、RPA等系统,内部控制同样依赖信息系统实现有效控制,如异常交易自动预警、权限审批留痕,两者技术底座可共享。

如通过业财一体化集成的数据,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时同步,为内控透明化提供数据支持。

再如利用技术系统可实现风险审核控制前置化,比如在合同签订流程,将内控规则(如客户信用评级、合规条款)嵌入系统审核环节,经系统自动审核并生成风险提示,进而将控制节点从事后检查前移至事前评估。

总结

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企业"价值创造"与"风险防控"的两翼,二者协同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需要通过组织、流程、数据、技术、文化等方面整合,建立起"业-财-控融合协同机制",实现企业"在风险可控范围内追求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