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关于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思考!

2022-05-31 14:53:41

浏览量

image.png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作为重要的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步提升。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新成立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升对财务分析的重视。文章主要阐述财务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的具体策略。

一、财务分析中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水平不足

财务分析是一项烦琐、长期的工作,专业性特征明显。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派遣具备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负责财务分析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会聘请缺乏工作经验和非专业人士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实践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充分、全面地展现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部分财务人员严重缺乏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开展本职工作时经常出现松懈怠慢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在实际财务分析中出现严重的失误,与财务分析的本质相违背,这严重阻碍了财务分析工作对企业经营决策发挥作用。

(二)财务分析方法单一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无论哪一种财务分析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落后,工作结构固定,具有明显的单一性。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发展目标的变化,这种财务分析方法应用效率低,并且企业并没有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及时创新和优化财务分析方法。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和现实发展趋势,科学选择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

(三)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并没有制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摸索和分析。缺乏完善的财务分析流程和高效的管理制度,会阻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不利于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

(四)财务分析理念落后

在旧的商业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会重视核算,忽视分析。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直保持着核算思维,虽然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得不转型,但仍然保持着这种惯性思维。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只停留在表面,立足于狭隘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对历史报表的分析上,预测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为人们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同步。因此,企业作出的决策只能停留在过去,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理念落后。

(五)信息工具的应用不到位

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财务管理升级,更加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在物联网时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标配,但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理解程度不够,并未有效利用信息工具指导资源配置和优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投入较多、风险大,虽然很多企业提升了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但由于培训力度不足,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因此无法适应信息化工具管理需求。以往财务分析工作的数据来源单一,仍然以参考传统报表数据为主,大部分市场信息来源于业务部门的收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主要结合市场信息,数据来源多元化,但缺乏信息化工具的支持,因此无法跟上市场发展节奏,不能满足大数据发展需求,财务分析效率较低,财务分析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结论过于片面,缺乏参考性和前瞻性,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财务分析的管理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保证财务分析的全面性

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影响财务分析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企业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适当增加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师人数,将重要事务委派给专业能力强的人。同时,保证财务分析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专业性。企业还应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培训活动,从根本上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时奖励优秀的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晋升、进修、绩效、福利补贴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优化财务分析方法,保证财务分析的科学性

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需求选择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之前,要全面分析和调查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传统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创新和发展财务分析工作,并给予财务分析工作足够的支持,持续增强财务分析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的业务类型,合理判断和筛选财务分析方法,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财务分析方法。

(三)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前,要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在制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点考虑企业日常经营情况,有效衔接财务分析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效运用财务数据,从整体角度看待财务分析的作用,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立足于企业顶层设计战略,为财务分析的有效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导。其次,与相关企业对标,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开发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分析系统。

最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灵活优化调整财务分析措施。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多变的,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分析制度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一旦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如调整组织结构、并购重组等,要适当调整财务分析措施和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合理性。

(四)改变财务分析理念,保证财务分析的合理性

企业要重视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思想层面,从传统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系统管理。首先,要做好财务知识培训,不仅要培训财务人员,更要包括企业全体员工,使他们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财务分析人员要在宏观层面掌握市场行情,清楚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经营方向,并了解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资源。在微观层面,明确企业人员配置、产品和客户情况,明确如何布局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除此之外,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不能局限于财务数据,要向非财务数据拓展和延伸。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财务分析的先进性

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大数据的全面对接,为决策提供即时信息。在财务分析中,数据处理是重要的基础,因此从事财务分析的管理会计必须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过程就是优化管理的过程,也是流程再造的过程,为此,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和效果。

同时,企业要在管理系统中设置非财务信息资源,借助先进的技术,将网络大数据直接集成到系统中,形成分析管理报表,实现管理会计资金流、网络化、信息流等一体化,使数据信息处理工作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经营决策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结语

财务分析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保证财务分析工作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式,强化财务指标分析,制定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业务,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学员将同时获得商业数据分析证书,该证书是由人社监制,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签章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1615860819940870.jpg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