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管理者临时需求,基于某个特定业务场景所做的财务分析,不同于定期编制的管理报告(回顾经营业绩),而是为了辅助管理者对特定业务情况所做的决策。
这是一项对经营财务分析人员要求更高级的工作,这体现一名财务分析师不仅是对内部管理者的「报告者」,而且是内部管理者的「业务伙伴」,也是真正体现财务分析的价值之处。
这些工作在管理会计上称为决策分析。
一、决策相关信息的识别与收集
管理会计一般采取定量决策方法。
这种决策模型有这几个步骤:收集信息、预算未来收入与成本、选择方案、执行决策、评价与反馈。
对于扮演「业务伙伴」的财务分析师而言,在方案决策前的主要任务是前两步:收集信息和预测未来收入与成本。
在为决策模型收集信息时,需要把握「相关性」。
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在未来发生:每个决策都以预期未来结果为基础。
(2)因方案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一项成本或收入在选择任何方案后都没有差异,就与决策无关,不是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
财务分析师在决策分析中不必取得编制详细利润表所需的所有数据,只考虑相关数据,分辨什么成本是相关的,什么是不相关的就可以了。
除了定量因素,还有一些定性因素也很重要。
例如,如果某组织重组方案虽然成本占优,但是以裁员为代价,那么对员工士气的影响就是一个重要的定性因素。
因此在决策分析中有必要给定量因素与定性因素分配合适的权重。
在识别决策相关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管相关收入与成本必须是未来预期发生的,但不是所有未来的收入和成本都是相关信息,关键要看各方案间有没有差异,即决策分析要考虑的是方案间的增量收入(incremental revenues)和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s)。
(2)不是所有变动成本都是相关的,也不是所有固定成本都不相关:例如变动成本中的营销费用,如果各方案都不涉及营销活动,就不会发生营销费用,那么即使它是变动成本也与决策无关。
类似地,如果选择某一方案需要额外投入一笔不随产销量业务水平变化的固定支出,那这笔固定成本也是相关成本,因为如果不选择该方案即可以节省这笔固定支出。
(3)单位成本的数据可能包括不相关信息误导决策。
(4)产出水平或业务量的影响:当不同产量有相同单位成本时,最好选择总成本和总收入,不选择单位成本和单位收入做决策。
比如同时销售两个产品,且存在选择不同方案会发生不同的固定成本,那么销量就是决策相关因素,那么该项决策就不宜再用单位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决策依据。
(5)机会成本也是相关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没有将有限资源用于其他方案而丧失的收益。
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应该考虑如果选择某方案并拒绝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收益,这个机会成本并不会记录在会计交易中,但应反映在决策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