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最后一个板块是净利润,但在净利润之前还有一个其他。
其他就是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其他之前设计了一个核心利润,因为最后的净利润包括核心利润和其他,如果其他数据特别大或者是严重亏损,就会扭曲净利润,所以我们用核心利润体现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情况。
其他主要包括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其他收益里主要是政府补助,一般规模较小,可忽略不计。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其他里面比较重要的科目。
洋河股份2021年投资收益是9亿元,同比下降25.42%,规模比较大。
投资收益里绝大部分是“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8.75亿,去年是10.89亿。
这时候我们需要回到资产端,看看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什么?其实我们在分析资产的时候就已经讲过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洋河股份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109.53亿,里面包含权益工具0.47亿、债务工具109.07亿,其中债务工具投资为一年内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理财产品。
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知道洋河股份的投资收益主要是由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理财产品创造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加权收益率:
投资收益÷((当期交易性金融资产+前期交易性金融资产)÷2)=7.13%
注意这只是一种模糊的计算方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洋河2022年的年报公布了,我们看看2022年的数据。
洋河股份2022年投资收益4.26亿,同比下降53%,其中“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是3.96亿,同比下降55%。
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80亿,下降27%,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降低。
另外一个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之前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理财和信托,信托的收益率要高于理财,现在公司减少信托投资。
洋河之前买了一些房地产方面的信托产品,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暴雷”,洋河的投资备受质疑,于是公司缩减了对于信托产品的投资。
分析投资收益的第一个角度是规模,如果规模比较大,对净利润影响也比较大;如果规模很小,可以不用考虑。
第二个角度是稳定性,如果规模比较大,投资收益不稳定,那么净利润的波动就会比较大。
第三个角度是安全性,以洋河为例,房地产信托“暴雷”的风险比较大,当然这是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在房地产行业好的时候,也会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我在“资产质量之金融资产”一文中讲过,今天我们再回顾一下。
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算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简称“公损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一年的是非流动金融资产。
洋河股份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亏损7.21亿,去年是盈利12.68亿。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是由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造成的。
洋河股份2021年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76.36亿,其中权益工具投资63.58亿,债务工具投资12.77亿。
权益工具投资里最主要的投资是中银证券,洋河在中银证券上市之前投资了它,成本是3亿,中银证券上市之后,洋河按照中银证券期末股价对应的价值计算资产价值,2021年期初是17.48亿,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12.68亿的主要原因,2021年中银证券股价下跌,中银证券期末的价值是10.62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86亿,这也是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7.21亿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家公司持有的公损金融资产规模比较大,则对利润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当股票出现大涨大跌的时候,可以放大公司的利润,也可以大幅降低公司的利润。
那分析公损金融资产第一个角度就是看规模,如果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角度是看目的,有的公司为了巩固与产业链的关系,会投资上下游的公司;有的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这就要分析公司的投资能力了。
如果你感觉分析公损金融资产比较麻烦,可以直接排除公损金融资产规模比较多的公司,巴菲特说,我们能够成功,不是战胜恶龙,而是避开它们。
信用减值损失是与经营债权相关,在讲经营债权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我就不在赘述。
资产处置收益,是公司变卖了资产,因为这个不符合收入的要求,所以在这里显示。分析资产处置收益只需要记住一点,这是一次性收入,如果一家公司频繁的出售资产获得收益,那这家公司大概率会有问题。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项的规模一般是非常小的,我会直接忽略。
以上就是分析利润表其他项目的方法,如果你感觉麻烦,可以记住一点,其他的意思就是规模很小,如果一家公司的其他规模很大,就是异常,这样的公司甚至可以直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