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借现金流看透企业财务造假的两种方式

2023-07-20 08:26:10

浏览量

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投资者在投资时会更关注现金流,而不是企业的市值。而且,据说卡内基没有提过自己的净资产,却提过自己每年会产生的现金流。在他看来,现金流是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我本人也认为,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利润都是“假”利润。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流是可以造假的。投资者如果被精心粉饰过的现金流欺骗,那么其投资决策就会被误导,其利益也会受到很大损害。

企业在现金流上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要谨慎识别。

第一种,“无中生有”

为了吸引投资,个别不良企业通过伪造会计记录和做假账的方式来虚增现金流。部分企业甚至还会伪造文件,通过虚构经营业务的方式来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虚增。

因为虚构经营业务会导致一项或多项资产的联动虚增,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虚增,所以投资者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时要注意审核这些资产的数据,防止企业在上面“做手脚”。

第二种,“移花接木”

有些企业会通过会计上的手段,改变现金流性质,从而达到“打扮”现金流的目的。这类造假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很难将其识别出来。

例如,虚报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获得的现金,虚报主营业务收入,虚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虚报购买产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等,都属于“移花接木”的手段。

美国一家企业为了获得投资,同时虚报了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产品获得的现金。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自动化设备研发与制造,但该企业将通过炒股获得的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纳入主营业务收入,而且还将其计为销售产品获得的现金。

该企业向投资者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3.5亿美元,销售产品获得的现金则高达11.9亿美元。后来,该企业被迫进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下调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而该企业的投资者也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

在中国,随着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财务造假的机会因素越来越少。这要求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守法意识,合法、合理地管理现金流,避免财务造假。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造假就完全消失了,因此,投资者仍需谨慎核实企业的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