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对报表项目固定资产的分析主要从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四方面展开。
1.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主要从固定资产原值变动情况分析和固定资产净值变动情况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
(1)固定资产原值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原值是反映固定资产占用量的指标,如果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也可以说固定资产原值是以价值形式表示固定资产实物量的指标。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子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其增滅变动妥当期固定资产增加和当期固定资产减少的影响。当期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投资转人固定资产;②自行购人固定资产;③自建、自制固定资产;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⑤接受捐赠固定资产;⑥固定资产盘盈;⑦其他原因。当期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出售转让固定资产;②投资转出固定资产;③固定资产报废清理;④固定资产盘亏及毁损;⑤发生非常损失;⑥其他原因。对固定资产原值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的分析,可根据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
(2)固定资产净值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二是折旧的变动,而折旧的变动完全取决于折旧政策的选择。固定资产净值变动情况分析就是分析固定资产原值变动和固定资产折旧变动对固定资产净值的影响。
2.固定资产结构与变动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和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人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结构反映固定资产的配置情况,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既可以在不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又可以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在各类固定资产中,生产用固定资产,特别是其中的机器设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在固定资产中占较大比重。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主要指职工宿舍、食堂、俱乐部等非生产单位使用的房屋和设备。虽然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但也是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企业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固定资产,但增加速度一般应低于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加速度,其比重的降低应属正常现象。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对资金的有效使用是不利的,应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将其压缩到最低限度。如因购人未来得及安装,或正在进行检修,虽属正常现象,也应加强管理,尽可能缩短安装和检修时间,使固定资产尽早投人到生产运营中。若因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则应改善资产管理流程和水平。
固定资产结构分析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特别注意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二是特别注意考察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比率的变化情况,查明企业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工作是否得力;三是考察生产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3.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方面:
(1) 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性。企业应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手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及折旧方法的变更,达到调整固定资产净值和利润的目的的做法,要通过分析比较揭示出来。
(2) 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连续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能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应分析其变更理由是否充分,同时确定折旧政策变更的影响。
(3)分析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合理性。分析时,应注意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估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实务中,一些企业在固定资产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使折旧费用大幅减少,达到扭亏增盈的目的。对于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人员应子以揭示,并加以修正。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变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2)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这是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数的关键。
(3)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