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财务工作逐渐在向更高阶转型,即由最开始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要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做好每月的经营分析,如何才能做好经营分析?这里面的学问很多,而且不同的企业可能分析的方法和重点都不一样,这个世界也无法找到千篇一律的企业经营分析模板。做为企业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灵活变通,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分析体系,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实现经营目标。本文根据个人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关于经营分析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1、搭建经营分析汇报平台
经营分析不应该只局限于财务部,业务部也应该参与汇报。财务部通过数据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充分的揭露目前经营存在问题和风险,业务部门要针对部门关键KPI指标及日常业务发现的问题及财务提示的问题进行专题汇报,同时要明确具体改善对策、责任人、完成时间。比如工程部就可以从设备维修费控制情况、设备故障率、技改项目进度、降本增效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
2、科学的分析方法
经营分析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经营管理的抓手作用,及时发现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因财务部的经营分析不能只停留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层面,还应多关注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投入、闲置、应收账款回收、内控监督等方面。
3、经营分析内容和形式
经营分析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层和业务团队,辅助经营决策,不能把经营分析会变成财务数据的展示会及财务工作的报告会,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业务部门的痛点是什么,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尤其是关注当下影响影响目标实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汇报。
经营分析汇报格式应该简单明了,最好统一模板,每个部门少花费一些时间在形式展示上,多注重经营分析的内容和质量,分析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且能落地实施。
经营分析应有事说事,避免在不会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跨部门的问题最好提前沟通。
4、经营分析汇报的频次
经营分析应每月固定时间,养成定期汇报的习惯,循环揭露问题,便于会议跟踪完成情况,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财务报表一般是在3号左右可以出具,公司级经营分析会最好在10号前召开。
5、注意经营分析的前瞻性
既然经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示问题和风险,最终形成决议并落实改善,分析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就很重要,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尤其是一线车间关键KPI应该每日从系统中获取,当天发现的问题第二天早会就应该明确解决措施。如果日常不关注,等到次月开会再来查找原因,寻找改善措施,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不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财务部经营分析应该分财务岗位落实,每个岗位应该养成账务日清日结的习惯,定期导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日常经济业务审核发现的问题点及时暴露出来,提示业务部门主动去改善。而不是等到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才去思考到底要汇报什么,或者集中暴露很多问题让业务部和管理层措手不及。
6、负责经营分析人员的筛选
企业应重视对经营分析人员的筛选,负责经营分析的人员要对公司业务非常了解,只有对了解业务的财务人员才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影响业务决策的关键要素,同时对这些要素进行量化,转化成管理层和业务人员能听懂的“业务语言”,这需要具备业财融合的能力、策划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
7、明确经营会议参会人员
经营会议组织人员应提前明确会议参加人员,经营分析会议报告的要求等,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会,经营分议应该减少陪会无关人员的参与。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过规定培训课时,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中级)专业能力证书》。
通过CFDA课程的学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