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是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8年,北汽蓝谷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其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和网约车运营服务。北汽蓝谷曾7年稳坐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但由于该公司长期依赖对公服务市场,产品仅为纯电动汽车且技术含量低,在2020—2021年疫情肆虐期间主营业务板块收入严重受损。
1战略分析
1.优势分析
北汽蓝谷作为第一家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的A股企业,在“油改电”市场趋势下步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燃油汽车生产经验,以及基础设备、厂房、生产线和非专利技术等,尤其是在北汽集团控股期间积累了大量资源、人才、设备、客户等关键发展要素,奠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优势。目前,北汽蓝谷掌握了核心的电池研发与制造生产技术,具备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领域的行业领先试验能力。同时,北汽蓝谷通过加强与华为、百度、滴滴、麦格纳等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了研发实力,稳固了研发果实,并努力打造高端品牌极狐和北京汽车两大品牌。此外,企业长期占领B端(企业用户)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2.劣势分析
转型之前,北汽蓝谷的经营战略主要以B端市场运营为主,新能源研发技术仅仅停留在满足低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而在C端(个人用户)智能新能源汽车售卖市场占有率较低。转型之后,北汽蓝谷主攻C端市场,努力摆脱以B端市场为主的经营模式。然而,因起步较晚,相比比亚迪等同行业竞争者,北汽蓝谷在C端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同时,北汽蓝谷产品结构单一,主要研发A00、A0、A、A(含B级别)纯电动车,忽视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开发。而比亚迪和吉利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时都注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此外,北汽蓝谷大量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动力电池,电池成本较高,推高了整车成本,导致其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交付时间远远慢于其他同行业竞争者。因此,该公司的销售、品控和售后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3.机会分析
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断加码,尤其是在2016—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补贴方式主要是税金减免、财政补贴等。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战略,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日益增加。以上这些都为北汽蓝谷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4.威胁分析
北汽蓝谷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化和行业竞争激烈两方面。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由前期的粗放式转变为精准式,对补贴对象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补贴力度也逐渐减弱,直至2020年底取消。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向特征不断增强。这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倒逼其生产性价比高且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同时,市场对续航里程、充电效率、电池能量密度、控电系统及整车架构的外在美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激烈竞争给身处转型期的北汽蓝谷带来威胁。2019—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造成市场消费低迷及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同时,新能源汽车原材料呈现价格上涨趋势,加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芯片供给量不足,芯片价格也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
2会计分析
对北汽蓝谷2019—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主要项目。
1.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2019—2021年,北汽蓝谷货币资金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占总资产的比例仍较高,这是由销售回款及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取得资金所致;应收票据占比平均约为2.5%;应收账款虽逐年下降,但占总资产的比例总体超过32%,说明企业债权较大,严重影响了回款进度,容易出现坏账。
2019—2021年,北汽蓝谷存货金额和占比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汽车需求量较低,北汽蓝谷控制新能源汽车产量,导致库存商品量急剧下跌。2019—2021年,北汽蓝谷固定资产金额和占比有小幅上涨,2020年占比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北汽蓝谷C类车零部件设备、验证中心建设项目和麦格纳基地技改项目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所致。由于北汽蓝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2019—2021年,其无形资产研发支出金额和占比整体增加。短期借款金额和占比3年来逐渐下降,主要是企业调整债务结构所致。
由于北汽蓝谷调整了资产规模,2019—2021年,其资产总额不断下降,其中流动资产比例下降,非流动资产比例提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别保持在70%和30%左右。这表明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进一步调整资本结构,适度降低财务杆风险。
2.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2019—2021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整体波动下降,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7.65%。同时,营业成本下降幅度达58.27%。这主要是因为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所调整,燃油车排放标准升级导致现产车大幅降价销售。加之新冠疫情导致市场消费乏力,北汽蓝谷汽车年销量下滑82.79%,由150 601台降至25 914台。2019—2021年,北汽蓝谷销售费用整体波动上升,2021年同比上升65.83%,由广告展览费和运营费较上年增加所致。2019—2021年,北汽蓝谷管理费用整体保持在8亿元左右。2020—2021年,北汽蓝谷研发费用不断增加,平均增长率达到约80%,可见企业研发投入力度较大。2019—2021年,北汽蓝谷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呈整体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2021年仍处于巨亏状态。
3财务分析
采用纵向比较法,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4个方面对北汽蓝谷2019—2021年年报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1.偿债能力分析
本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3个指标衡量北汽蓝谷短期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2019—2021年,北汽蓝谷流动比率不断下降,但3年整体保持在1.3以上。其中,2020年流动比率下降幅度达到9.33%,这主要是企业调整资产规模所致。2019—2021年,北汽蓝谷速动比率整体波动下降,但基本保持在1.2左右。2019—2021年,北汽蓝谷现金流量比率逐步回暖。由于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上年有所增加,所以2021年现金流量比率增幅达到186.67%。2019—2021年,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整体保持在70%以上,财务杠杆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北汽蓝谷应优化资本结构。
2.营运能力分析
本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3个指标衡量北汽蓝谷营运能力。2019—2021年,北汽蓝谷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整体波动下降。2020年,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降,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下跌,同时存货仍保持较高规模,导致其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大幅下降。2021年,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相比上年增长0.82%,库存量相对上年减少82.85%,相应的营运能力开始回升。2019-2021年,北汽蓝谷的营运能力出现波动,但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盈利能力分析
衡量北汽蓝谷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和净利润率4项。2019—2021年,北汽蓝谷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整体波动下降,其中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及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乏力,北汽蓝谷选择降低售价,进而造成汽车销售巨额亏损,网约车运营收入也大幅下跌。相比2020年,2021年各指标开始回升,尤其是毛利率由负转正,净利率增加51.6个百分点。虽然北汽蓝谷三年整体盈利能力较差,但自2021年开始回暖,未来仍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4.发展能力分析
衡量北汽蓝谷发展能力的分析指标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3项。2019—2021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整体波动下降。其中,2020年各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尤其是净利润增长率,经营陷入低谷。但到2021年,其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开始回暖,这是由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带来的。由于北汽蓝谷调整了资产规模,所以总资产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企业未来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4前景分析
1.战略风险
北汽蓝谷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极狐和北京高端品牌,力求将核心业务做到极致。然而,受疫情和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企业核心业务盈利严重受损,2020年和2021年出现巨亏。北汽蓝谷应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分散经营风险,不断开发新市场和新产品。此外,混合插电式动力汽车受到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追捧,北汽蓝谷应重视在该领域的拓展。
2.发展风险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整体向上且潜力大,未来会有更多资本和行业竞争者进入,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其次,市场导向取代政府补贴,未来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竞争会更激烈。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汽车销量大,致使核心芯片和部件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北汽蓝谷未来汽车产量和战略实施。最后,研发资金的大量投入和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形成了考验。
资料来源:《财务管理研究》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