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基础就是做好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不准确,财务分析也失去意义,分析的结果也不能引导业务改善,还容易误导决策。因此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应多关注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模块,供参考:
一、费用模块主要关注的重点
1、核算的标准化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科目类目多,财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每个科目核算的准确性,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科目核算尽量实现标准化,因为会计科目一旦用错,对应类别统计出来的费用存在虚高或虚低的情况,而财务分析又是以此明细为基准,科目源头分类错误,分析的结果没有意义。
2、各类费用类业务报销的及时性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如果业务报销不及时,财务统计的费用金额会偏小,影响利润准确性,同时对财务分析产生干扰。
当期的费用应及时通知业务部门及时进行报销,未报销考虑预提,尤其是大额费用如运费、包装费、修理费等,按费用的发生期间及时预提费用可避免费用忽高忽低。
二、成本模块主要关注的重点
1、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职工薪酬数据,是否细分至具体的工序(成本中心)。
2、生产现场的各种统计数据(如工时、产量、成品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劳保、辅助耗材消耗数据、生产现场存放的废品、在制品、未消耗的材料数据。
3、采购部门提供的材料采购物资标准价格、工艺部提供的产品BOM数据、财务部提供的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用费率。
4、企业应对资产验收进行规范,达到预转固条件应及时验收转固,延迟转固及提前转固均会影响资产的折旧,从而导致固定成本-折旧单耗忽高忽低。
5、发货数与开票数的差异,正常情况下当月发货应及时开票确认收入,未开票应检查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是否存在其它异常原因。
6、各类采购物资的入库、出库是否及时,是否遵循账随实物走的原则,通过盘点确认账实是否相符。
7、各类采购物资的报销是否及时,是否存在超过三个月或一年以上的物料已经入但是迟迟未办理报销手续。
8、质量退货数据、车间废品及仓库各类呆滞、报废物料是否及时处理。
9、工程部备品备件、车间贵重物料管理情况。
10、水电气抄表数据。
11、各类差异的分摊标准及分摊方法。
基础数据来源于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审核,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撑,财务分析无从谈起。如果业务一线提供的基础数据质量有问题,而在数据加工提炼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那么错误的基础数据到了财务末端,核算和分析必然就会存在问题。因此,财务分析需要全员参与,只有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管理意识得到增强,财务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才能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