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400 6890 958

为什么研究阶段所有产生的费用要全部费用化处理?

2023-11-17 08:22:00

浏览量

唯一的原因就是怕企业借此调节利润。

外人相像的研发费用是这样的:公司投入一千万做研发,这些费用包括研发人员工资,设备支出,相关资料等等,最后研发成功,申请专利,然后产品投产,转化成生产力。基于配比原则,之前发生的一千万要做资本化处理,记入产品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结转,结算利润。

是不是很完美?但现实大多不是这样的。

我见到的研发支出:公司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要申报项目补贴,要减免企业所得税,所以要把研发支出做大做强,本来最多一年花一百万,现在要会计做两千万!会计说做不了老板要骂——这都做不了要你何用?然后开始做假账,公司可能就三个研发人员,现在要做三十个(这都不算啥,我还见过公司不到50个人,要做200个研发人员的),会计、办公室、人事都算高科技人才,工资当然也是研发支出,公司所有的办公费、差旅费,包括买卫生纸的钱都算上,如果还不够花钱买发票,那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还只是为了从财政搞点钱花花而已,假点也没啥,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也没人当真。但把这种费用都资本化就太搞笑了,因为根本没有产出,将来你拿什么配比呢?

当然也有真研发的,但研发和真正形成生产力,最终找到市场产生销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我所知我们每年都有50万以上的专利申请成功(这还没算那些研发了没申请成功的),这里面只有少量最后能投入生产。理论上,只有最终形成产品的资本化才有意义,否则都应该费用化处理(因为它们没有价值,不能符合资产的定义)。

综上所述,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应该把研发阶段,甚至大多数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否则,报表上的利润就太好操纵了,老板可以想做多少就做多少,今年缺一千万利润,就找一千万费用做成研发支出,然后资本化,搞到最后公司都破产倒闭了,报表利润还有几个亿呢——全在研发支出上了,你说这账还有一点可信度吗?

所以我的建议,研究和开发阶段本来就不好区分(开发也是研究的一个过程),不管是研究还是开发,都应该尽量做费用化处理,这是对报表使用人负责的态度(不用担心报表没利润,投资者会不会没信心,投资者没那么傻,他们更关心企业的未来而不是现在,三张报表上的东西都是过去时,早就没多少在乎了)。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