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于细微处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2023-12-19 13:55:55

浏览量

想要确保财务分析和预测、预算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企业具备良好的财务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质量。用于分析和管理的数据包含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明细账和报表,所以提升会计核算质量是确保财务基础的有效方式。

会计核算是一项琐碎的工作,所以核算质量的提升,更多是在于对一些细节方面的关注和改善。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视,通过建立明确规则以及对日常细微处的调整,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来逐步进行改善。

细节一: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单据、文件、资料等,通常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以及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以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是确保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工作。原始凭证可以大致分为外部凭证和财务内部凭证。

外部原始凭证

外部原始凭证包括与合作方签署的合同、结算单、客户签字盖章的验收单、项目进度确认单据、合作方开具的发票、银行回单等从企业外部获取的资料,也包括企业内部非财务部门提供的流程审批单、项目结算单、特殊事项情况说明、出入库单等,这里的外部主要是指财务部门之外的其他来源。

从企业外部获取的资料,需要检查是否有对方盖章,盖章显示的名称是否与资料主体信息一致;同一项业务存在多项资料,需要验证每份资料上的主体信息、金额是否一致;核查资料是否真实,特别是对于发票来说,发票金额与流程审批金额是否一致,是否超出预算或规定的报销限额,对于真实性存疑的发票需要在税务相关网站上进行核验,还需要检查发票的开票内容是否与业务实质一致,是否存在替票;出入库单是否有部门负责人签字,各项明细金额加总是否与合计金额一致;流程审批单需要查看各环节审批是否齐全,是否有审批人出具否定意见,所申请的流程是否与业务实质相符,归属部门是否准确,是否关联具体项目或合同;特殊情况说明需要查看具体内容,评估是否将事实叙述清楚,是否有相关负责人签字;银行回单是否有银行印章、是否原件、对方单位名称是否与发票、合同、结算单一致、金额是否准确等。

内部原始凭证

内部原始凭证包括财务部门对外开具的发票、各类折旧和摊销计算表、项目收入及成本统计表、各类分摊数据计算表、差错更正和调整底稿、需要调整的原凭证复印件、调账说明等,这类原始凭证通常来源于财务部内部。

财务部对外开具的发票,主要检查开票内容是否符合业务实质,例如网络营销费可以视情况开具广告费或信息服务费,但如果发票内容是技术服务费,就明显欠妥;各类计算表和统计表,主要检查表内计算逻辑是否有误、明细金额加总与合计是否一致、表内信息是否完整、资产或项目成本罗列是否有缺失等;调账说明是否能让其他人看明白调账逻辑、调账金额是否准确、是否能与原凭证对应。

审核原始凭证的目的在于确保记账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原始凭证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来佐证业务的真实发生,否则原始凭证的缺失是不真实,将为企业的经营带来隐患。

细节二:记账规则的明确

记账规则的明确,更多人想到的是记账时对于会计准则的选择和应用,这部分属于记账的核心问题,并不在细节的范围内。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凭证摘要

怎样填写凭证摘要,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所以我曾见过不少描述粗略的摘要,无法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例如摘要中描述“确认10月收入”,想要知道确认的是哪个客户的收入,就需要再去翻看凭证附件,浪费了不少时间。

好的凭证摘要,应该能让人从中获取到关键信息,至少要说明“谁、在哪儿、干什么”。在“确认10月收入”的基础上,增加客户和业务的信息,变为“确认XX客户10月营销服务收入”,这样从摘要中就可以获取收入对应的客户、所属月份、所属业务线等关键内容,减少翻看凭证的时间,提升效率,便于财务分析所属的基础数据归集和统计。

同样的问题在成本费用的凭证上也经常出现,“报销10月差旅费”、“确认10月成本”,还在1张凭证上录入当月所有的成本费用信息,会计虽然节省了凭证录入的时间,但却给审核以及分析人员增加麻烦。至少要达到“XX部门/XX人员报销10月XX项目差旅费”、“确认XX项目10月制作成本”这样的标准,才算是合格的凭证摘要。

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一方面影响记账工作的准确和效率,另一方面决定能否达到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所需的精细化标准。

科目设置可以参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将收入、成本、费用进行细分,也可以按照财务分析提出的要求来进行细化。在细化拆分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会计核算上的需求和企业的业务模式。例如某业务的客户在合同签订后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支付预付款,此时会给客户开具发票,发生纳税义务,但却尚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此时企业的预收账款科目下就存在某业务的已开发票预收款和其他业务未开发票预收款,需要想办法加以区分。可以考虑按照业务类型在预收账款下设置明细科目,也可以按照是否开票设置明细科目。

对于有些会计科目的启用,我们不确定是否在后续会涉及到明细科目,例如企业目前有营销费用支出,但全部都是线上流量投放,所以全部记在销售费用-营销推广费下,但管理层决定年中参加一个行业展会,需要缴纳展位费,这部分费用实际上也归属于营销推广费的范围内,但由于此科目已使用,无法在下面增加明细科目。最好的方式就是,当你无法确定后续科目是否还会细化时,先按照当前的需求建立一个明细科目,这样后续就可以根据需要再增加。假如企业在年初设置科目时按照销售费用-营销推广费-线上投流费来设置明细,当需求增加时就可以再新设销售费用-营销推广费-展会展位费来将费用进行区分。

启用辅助核算

一般财务软件中都会设置辅助核算,例如现金流、客户、供应商、项目、部门、人员等,企业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启用哪些辅助核算功能。

辅助核算的设置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客户、供应商的名称需要规范,使用客户全称,与合同台账、业务信息系统中保持一致,方便进行核对;部门架构需要按照企业目前现行架构进行搭建,如果中途发生变化,可以新增部门,或在部门名称后标注“新/旧、废弃”等字样进行区分;人员档案按照人事部门提供信息建立,出现新增人员和离职人员需要进行调整;项目名称需要与立项信息一致,与项目负责人达成共识,避免后续产生沟通问题等。当辅助核算信息出现变化时,需要及时与财务分析以及预算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信息同步,避免影响后续财务工作的开展。

记账规则需要确保一致性,同样的业务保证记账所选择的会计准则一致、摘要描述的规则一致、计入科目一致、辅助核算对应信息一致,除非会计准则、税务政策、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发生变化,否则不应随意调整。另外,记账规则还需要确保合理性,需要符合企业的业务模式以及管理要求,太过琐碎、明细会降低效率,增加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太过粗略则无法达到管理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细节三:养成核对检查习惯

自查

会计在记账完成后需要查看科目余额表,检查是否存在异常,例如现金科目余额出现负数、应该结转为零的科目留有余额、不常用的费用科目出现大额余额等,需要查看明细是否出现记账错误;还可以查看辅助科目账,例如现金流量统计中是否出现异常、已完结的项目是否依然有成本未结转、报废资产是否处理干净;可以罗列结账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清单,按照清单对照检查折旧摊销是否计提、分摊收入是否确认、项目完结是否结转等。报表出具后需要检查金额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某些科目未取数的情况、往来科目是否进行重分类、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报表之间关联数据是否一致等。

账实、账账核对

除去会计自查,还需要将会计核算结果与财务其他岗位提供的数据或其他部门数据进行核对。例如将银行存款余额与出纳提供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或银行对账单核对,现金余额与现金盘点表核对,其他货币资金与第三方平台账户余额核对;存货进出情况以及余额与业务进销存系统核对,或与库管系统核对,年末还需要与库存盘点表核对;增值税相关科目数据与纳税申报表核对,特别是对于进项税留抵余额;收入确认金额与合同台账进行核对,避免重复确认或遗漏确认;固定资产明细与盘点表核对,确认资产状况以及使用部门,保证折旧费用归属部门无误。

核对检查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数据准确,一般都不会忽略账实、账账核对的工作,但自查只有部分会计能够做到。缺少自查环节,会计无法认识到记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完全将检查压力交付到凭证审核人员身上,增加审核人员压力,延误整体工作进度,所以不管是从自身工作水平提升还是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的角度,都需要重视自查工作,培养自我检查和自我改进的工作习惯。

细节四:重视时间的把控

时间把控需要关注几个时间节点:截单时间、记账时间、结账时间、报表出具时间。

截单时间是指每月财务停止收取原始凭证的时间,这个时间未必是每月的最后一天,为了加快结账时间,企业可能确定截单时间为每月25日,也就是当月核算数据是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之间发生的各项业务。截单时间提前能够留出充裕的记账结账时间,但如果企业的业务经常是集中在月末发生,同时各月波动又比较大,提前截单可能会对财务数据造成一定的扭曲,影响财务分析工作。

记账时间是会计依据原始凭证录入会计凭证的时间,如果业务量较大,可能会每天随时进行处理,依据业务量,也可以考虑每周集中一次处理,业务量很小,可以在月末一次性录入凭证。但如果业务量大却集中在月末处理,那么为了确保结账时间,会计就很可能采用敷衍的态度工作,无法保证核算质量。

结账时间是所有凭证录入完毕、当月在财务软件中进行结账操作的时间。为了提升财务数据的时效性,每月结账时间最好不超过5日,因为结账后还需要出具单体报表、编制合并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等,结账时间较晚就无法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的时间,假如分析报告提供的时间超过15日,那么财务分析就失去了意义。

报表出具时间在结账后的1-2天,如果是多元化的集团公司,由于下属分、子公司众多,报表合并层级复杂,导致出具合并报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也最好不超过3天,避免耽误后续工作。

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依靠对于会计准则的深刻理解以及财务专业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会计人员关注细节,从细微处把控核算中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才能夯实企业的财务基础,为更高层次财务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来源:互联网